首页 > 生活知识 > 正文
三伏天针灸的注意事项 针灸的好处和方法

时间:2024-11-02 18:20:46 阅读:62 作者:limi

  《素问》曰: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,春夏宜补阳,秋冬宜补阴。养阳气最佳的时机就是三伏天。在三伏天进行针灸可以起到“一灸顶三灸”的效果。

  针灸的好处

  01扶正祛邪

  三伏天正是扶正祛邪的好时机,这时候影响发病的气候因素比较少,症状相对较轻,这个时候用针灸来扶正固本,可以提高我们人体的免疫能力,更好的透邪外出。

  02培补脾胃

  脾胃是人体的“后天之本”,夏季培补脾胃,可以健脾化湿,使我们远离腹胀、腹痛、腹泻的困扰。如胃痛、腹痛、腹泻等问题,采用针灸疗法,可以有效固护脾胃。

  03助阳散寒

  到了盛夏季节,人体本身阳气充盛,可以更好地驱散体内的寒邪,而三伏天期间针灸正是这样一种可以激发人体经气,是一种防病治病的好方法。

  针灸具体方法

  伏针

  伏针主要是通过针刺治疗,运用针刺补法,起到补阳气、祛外邪的效果。

  伏灸

  伏灸主要是通过艾灸治疗,起到补气血、祛寒气的作用,对虚寒、慢性疾病有显著疗效。

  火罐

  火罐主要是运用传统竹罐配合燃火的方法,起到通经络、祛寒湿的效果。

  火针

  火针是将烧红的针尖迅速刺入穴位,可以起到温经通络、祛风散寒的作用。主要用于痹证、胃脘痛、泄泻、痛经等。

  埋线

  穴位埋线是在穴位上埋植蛋白线,起到调脏腑、和阴阳、调气血的作用,适合肥胖、内分泌失调、消化系统、关节疼痛等疾病。

  穴位敷贴

  穴位敷贴主要是利用膏药贴敷,起到行气血、利关节的功效。此外,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,可配合红外线、督灸、揿针、刃针等方法综合治疗。

  注意事项

  1.皮肤感染、溃疡、瘢痕和肿瘤部位不能针刺;

  2.有出血性疾病、自发性出血,或损伤后不易止血的患者,不宜针刺;

  3.小儿因不配合,一般不留针,婴幼儿囟门(气门)部及风府(肚脐)等穴位不能针刺;

  4.怀孕妇女针刺宜慎重选穴,腹部、尾椎部等禁止针刺;

  5.年老体弱者的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,手法要轻;

  6.过于疲劳、精神高度紧张、饥饿者不宜针刺;

  7.针刺对很多病症有极好的疗效,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用,要因人而异。